最新动态

疫情凸显智慧医疗特殊价值

发布时间:2020-05-12


 


本报记者 任丽梅

日前,在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举行的线上外洽会首届研讨会上,来自疫情一线的嘉宾就主题“智慧医疗及其在抗击疫情中的应用”探讨了智慧医疗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并分享了他们的实践经验。嘉宾们表示,5G通信技术为智慧医疗提供了基础支撑,突发疫情则使智慧医疗大放光彩。未来,智慧医疗依托信息技术可以将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覆盖到更多地区,提高疾病救治的效率和水平,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健康需求。


实现精准施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介绍,5G技术的高宽带、高流畅、低延时特点,使远程会诊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发挥出特殊价值。李为民表示,四川山区多,交通不便,医疗服务能力也不均衡,加之四川新冠肺炎患者遍布21 个地市州,给诊治带来了挑战。为此,华西医院组建包括呼吸、感染、重症、心脏、肾脏、内分泌、影像等多学科救治团队,借助远程诊疗系统,联通全省 208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为每一位危重症患者会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实现精准施治。

李为民强调,通过远程诊疗系统,实现了可以动态观察影像学变化、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是清楚地观察到患者的呼吸变化。1月26日,他们完成国内首例新冠肺炎远程会诊,1月27日完成省内首例新冠肺炎跨区域会诊。远程诊疗系统将多学科专家聚集在同一时段和时空,并能够迅速掌握病情的快速变化,不仅提高了诊断水平,也提高了救治效率。他们的远程会诊不仅救治了一位出生仅35天的新冠肺炎患儿,还有很多新冠肺炎的危重患者也得到了精准救治。同时,他们还通过远程诊疗系统,面向全省所有各大医院进行培训;向意大利、西班牙以及非洲的疫情防治提供援助,分享疫情防控经验;更为国家驻外使馆提供了远程咨询,为20多万留英学子提供了线上心理咨询。


全方位保障健康

智慧医疗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医疗行业解决方案总监王朱巍介绍,作为通信设备厂商,他们与运营商协作不仅为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提供5G通信技术保障,还借助AI、云、大数据有效支撑疫情防控,实现全联接、全共享、全协同。如远程办公将健康管理部门与疾控中心、医院连接在一起,应急协同将医院、专家、供应商协同在一起,远程探访则将医生与患者、社区与居民连接在一起,不仅解决了空间距离还达到隔离防治疾病传染。他们与南京市合作推出 AI语音回访,提高了疑似病例的排查效率,大大降低减轻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压力;与其他单位合作推出AI基因与药物筛查和分析软件,助力基因测序与专用特效药的研发。特别运用云与大数据技术建立防控数据查询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为科学有序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撑。王朱巍表示,科技已重构医疗、医药等服务格局。未来,借助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将迈向全链接,实现智能化,智慧医疗和智慧物流将串联整个服务流程,最终实现健康服务全方位、覆盖生命全周期。


提升诊治效率与质量

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治中,CT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东软医疗系统人工智能与临床创新研究院院长黄峰介绍,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的辅助诊断应用已经广为人知,而在新冠肺炎的防治中,为了减少重复扫描和医生的负担,防治交叉感染,他们借助人工智能设计了车载CT和方舱CT,把CT放到需要的地方,不仅有效解决医患隔离问题,还实现自动摆位,并通过智能影像云的远程移动诊断,解决了医生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集中全国影像科医生资源,完成了短时间内的大量诊断任务。特别是他们设计的火眼A辅助诊断系统,提高了新冠肺炎的影像诊断效率和质量。疫情期间,他们为医疗机构提供58,000多次的服务,并发现764例新冠肺炎的确诊和疑似患者,他们的产品目前已得到国内外医疗机构的欢迎。黄峰说,他们利用人工智能来做影像的辅助诊断,在这次新冠肺炎的防治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一般影像医生在普通肺炎与新冠肺炎的鉴别诊断中需要仔细区分,但借助他们的影像云,依靠以往的数据收集,可以较快做出诊断。他期待今后能够跟更多的医疗机构合作,打造全链条的解决方案。

在此次新冠肺炎的防控中,物流保障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京东医疗创新业务部原总监贺叶枫介绍,由于抗疫物资需求量大,且型号不一,以传统方式满足抗疫需求和物资采集匹配非常困难,因此,他们应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的紧急请求,基于大数据的AI解决方案为湖北提供了一个定制化的方案。一个是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物资的生产、调拨分配,可视可追踪,高效集中管控,对湖北紧缺的物资进行科学调度,合理分配,实现精准运送。其中,方案对抗疫物资所有数据进行数据化整合,并由系统性的工业平台统一管理,从而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后勤保障。

贺叶枫表示,新冠肺炎是传染病,隔离很重要。他们的机器人在抗疫战场成为网红机器人,支撑了武汉第九医院的物资配送工作,保障了一线医护人员的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供应。同样,他们推出的四款智能外呼机器人在社区的疫情防控中也发挥了作用。这四款智能外呼机器人不但能够进行流动人员的普查、疫情问询、人口调研,还可以进行一对一的电话服务,解决了社区防控工作量大、压大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