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资讯-备份

荣鼎咨询: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15-04-05

2014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总计120亿美元,为历史第二高度。财务投资者及私有资本力量崛起,信息科技和不动产行业受青睐。

在纽约住在不错街区公寓的朋友偶尔会收到附近房地产经纪人投递的小卡片:“一位愿意全额付现的买家愿意考虑您所在楼宇的公寓。她希望住得和家人近一些,您的公寓正处在理想位置。请问您愿意帮个忙吗?”如果顺着经纪人的电话联系过去,很有可能买家就来自中国。

在今年全国“两会”后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回应的热点问题之一就是中国人在海外买房问题,他还顺带谈到了资本项目开放的推进和中国企业向外走。虽然住宅购置不属于企业投资,但后者实实在在是更值得从微观层面上观察的现象。企业往外输出资本,人往外走,对住宅和其他服务比如教育的消费就会水涨船高。

年初的时候,编辑问我,你们团队不是一直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utbou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DI)吗,怎么不写写?现在这个话题的关注度很高。

的确,在过去十年中,由于国家政策的催化,中国市场对海外投资的数量和多样性配置在日益膨胀。国内的投资者在寻找优质资产和打开国外市场的机会,海外市场在关注新来的觅食者以及通过他们拓展中国业务的可能性;政策制定者们在考虑国家利益是否得到了充分表达、双边及多边的投资条件是否彼此公平;海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公众则五味杂陈,出手阔绰的中国投资者将遥远的中国倏地拉到眼前,这种意料之外的碰撞激发的不仅是坊间的谈资,还有国会里的论辩,司法机构的审视,以及媒体的深度调查。

在中国对美投资这个问题上,我们既关注投资的行业和类别——是绿地投资还是兼并收购,是战略还是财务性投资,也关注这些事件和趋势背后的政治经济学。这篇专栏主要回顾了去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状况,对跨境投资团队同事Thilo Hanemann和高信子(Cassie Gao)的年度追踪和分析进行小结,未来希望能有一系列的分析来探讨不同相关的专题,比如大陆投资者对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和旅游行业的兴趣和交易。

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规模趋势

根据我们的追踪,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在2014年达到了120亿美元,是仅次于2013年的历史第二高度。其中,并购交易的数量达到创纪录的92笔,是2012年的三倍,这是因为规模小而灵活的交易以及以财务回报为主要目标的投资正在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中国对美直接投资情况(2000-2014),图表源自荣鼎咨询

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主体所有制构成

与这一趋势并存的,是过去三四年中投资者身份的变化: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所主导的投资在迅速降温,私有企业的交易则来势汹涌。在2014年,我们发现76%的对美直接投资交易来自于私营投资者,而这些交易的总额占到全部交易的81%。不过,国有企业的投资者在几个高速增长的行业还占有重要地位,比如美国的房地产。

按投资者所有权类别划分中国对美直接投资(2000-2014),图表源自荣鼎咨询

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类型

另外一个和投资者身份相关的重要趋势就是财务投资者的增多,比如保险公司、私募股权基金、金融集团等。在过去,财务投资多由主权机构主导,但随着国内市场结构日趋成熟以及对外投资管理规定的弹性化,私有部门的财务投资者加速了在海外布局。他们瞄准的行业包括房地产、高科技、制药和生化等,譬如中国信达旗下信泰资产管理公司对芝加哥写字楼的并购、顺为资本对可穿戴设备公司Misfit Wearables的投资、以及遨问创投对位于硅谷的医疗器械公司ZiplineMedical的C轮二期融资的领投。

中国在美投资者类别象限图(2014),图表源自荣鼎咨询

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行业动态

从投资的行业来看,我们也有一些有趣的发现。联想集团对摩托罗拉移动购价为29亿美元的交易使得“信息及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行业在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投资活动中都成了最大赢家。ICT行业在2014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总额中占比将近50%,包括两笔来自联想的巨额收购,以及其他一些小规模的交易(例如Playdots,NokNok以及上文提及的Misfit Wearables)。紧随ICT行业之后的是房地产和酒店业——在媒体的报道中,不动产的投资似乎得到了更多关注,因为如前文所述,它们多与海外富裕华裔的背景和经济来源相关。根据我们对商业房地产的分析,2014年中国在美商业不动产投资的价值达到了31亿美元,大幅度超过了2013年的22亿美元。

除了ICT和不动产投资,还有两个行业在表现相当亮眼。一个是食品类,代表的案例包括新希望集团对牛肉加工企业RuprechtCo.的收购,以及伊利在美国堪萨斯州合资投建的奶粉工厂;另一个是制药和生化类,譬如腾瑞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对美国BoehringerIngelheim位于弗吉尼亚州工厂的收购,以及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旗下风投对位于圣地亚哥的生物纳米基因公司BioNano Genomics的投资。

与这些生机勃勃的行业相比,能源领域去年的表现相当一般 :全年直接投资额仅为3.3亿美元,是五年来的最低点。尽管在全球范围来看,大规模以及国有资本主导的能源交易活动确实有放缓,但我们认为低油价和其他被压抑的能源资产价格可能会使这个领域的境况在2015年有所反弹,尤其是来自财务投资者和私有资本的实实在在的兴趣。

中国在美直接投资按行业分类(2005-2014),图表源自荣鼎咨询

2015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趋势判断

那么对于2015年来说,市场应该有些什么样的期待呢?

首先,根据我们对投资者交易意向的监测,2015年开局顺利:预计有30亿美元的交易已经在意向层面达成,多项正在进行中的大型绿地项目(包括大型房地产开发)也会催高2015年的投资总额。

在投资者层面之外,中国国家政策的动向也非常值得关注。目前从政策文本判断,监管趋势在朝着市场化松动。以去年四季度为例:10月份的时候,商务部的新规解除了对非敏感国家(地区)和行业境外投资核准的要求;11月,最新发布的2014年版的政府核准投资目录也取消了发改委对非敏感国家(地区)和行业境外投资核准的要求;12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部署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支持,其中一项措施是将对外投资外汇管理的事前登记松动下放到银行直接办理。

但根据我们对政策落实情况的观察显示,尽管中央的改革意图明确,但落实到执行层面仍有待时日。另外,资本外流的风险亦使得北京对对外投资管理改革的步伐持谨慎态度。如果资本外流的趋势——尤其是借由对外投资渠道的外流——有所升温,那么2015年我们很有可能会看到相关政策的收紧。

在美国方面,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已经在今年2月初完成了第18轮,但本应于今年年初启动的负面清单谈判继续延后。到目前为止,美方仍对中方在上海自贸区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上做出的改革感到不足,这种不足感彰显了中美两方对于合意“负面清单”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在国家安全政策方面,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CFIUS)去年11月按照联邦法院要求向三一集团在美国的关联公司Ralls Corporation公开了将近3500页的非机密审查文件,这是因为美国政府之前对Ralls Corporation在美投资的“叫停”违反了后者受宪法保障的程序权利。尽管CFIUS公开审查文件的举动前所未有,但这件事情对未来中国对美投资的积极影响有限。毕竟,法院并没有质疑奥巴马政府基于国家安全原因叫停外来投资的权威性。至于外国投资者是否会在未来的CFIUS审查程序中享有更多的透明度——我们需要等待更多的后续细节浮出水面才能做出判断。

 

(作者:包蓓蓓(荣鼎咨询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师,现居纽约)  转自荣鼎咨询集团网站,原始来源:商业周刊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