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资讯-备份

中国职业经理人谈投资巴西

发布时间:2015-03-06

目前,中国与巴西之间已经展开全面的经济合作,2013年双边贸易额已经超过900亿美元。合作涵盖了铁矿石、工业电子、汽车、卫星雷达等领域。随着“中国制造”无处不在地影响巴西人的生活,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熟悉中巴贸易、精通两国语言、在当地拥有丰富客户资源的中国职业经理人。

岳海平就是其中一位,他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空调生产商之一的格力空调巴西总经理,后担任春和集团巴西项目负责人,还开创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岳海平还创办了巴西职业经理人协会(APCB),旨在促进在巴西工作的中国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2015年1月,岳海平利用短暂回国的时间,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与学者和中国企业家们分享了他在巴西的经验和收获。

不一样的“巴西成本”

岳海平认为,中国企业未来可以在巴西的清洁能源、畜牧业、电信、银行等产业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也面临特殊的“巴西成本”。

首先,他认为巴西的物流体系非常不完善,运输的成本比较高。对于格力空调来说,主要消费市场在东南部,需要先把空调从工厂发到圣保罗,再通过圣保罗的物流中心再发给客户。“我们曾经比较过,从中国发货柜到圣保罗,比从巴西工厂发到圣保罗费用还要低,可以想象巴西的物流成本有多高”。

其次是工会和劳工法的要求。“我们是2001年投资巴西建厂的,按照我的想法,要与人为善,善待工人,即便这样工会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出现过罢工”,岳海平说,与中国不同,巴西每年都会发布通货膨胀指数,工会根据行业的具体情况要求企业涨工资,而在中国则没有这种现象。

巴西的税务体系分成三级——联邦税、州税、市税。“巴西税务体系很复杂,我曾经跟专业人士沟通过,即使是当地人,真正搞懂税务体系的人都不多。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更是挑战了。”

沟通成本也和中国不一样。巴西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各个州和中央政府的关系,不像中国这么紧密,自主权还是很大的。不是联邦政府做什么,下面州政府就应该做什么。有些中国企业家抱有“我跟总统都已经谈好,到下面可以畅通无阻”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对“新手”的建议

有很多想要投资巴西或者刚刚投资巴西的中国公司向岳海平取经,岳海平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走捷径。

“我们的职业经理人协会每个月都有沙龙,上个月我们请了巴西汽车企业的高管,他也讲到不走捷径”,岳海平说,进入一个市场,是有必经阶段的,没有捷径可以走。他接触的很多到巴西的中国企业,很多都有这样的想法,以投机的性质来做一做看看,结果都不太好。

他说,最近又有新一波中国的家电企业要进入巴西,他建议这些企业一定要有五年的、十年的规划,踏踏实实地去做。

在岳海平看来,真正了解巴西也很重要。“我刚到巴西工作的时候,每个月都有销售指标,每个月底都会请客户帮帮忙。我给他们打电话、发邮件,但是效果都不太好。后来我的销售经理就跟我建议应该去拜访,这样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我都在外面拜访重要的客户、谈订单,效果非常好,巴西人很感性,觉得见面聊一聊比冰冷的电话、邮件要好很多。”

“按照巴西人的说法,我的葡文是在大街上学的,没上过专门的葡萄牙语课,但会了葡文之后,对巴西的看法会有很大的变化。”很多刚到巴西的中国人会带着先入为主的看法,觉得巴西的节奏很慢,一开始带着改变巴西的想法。

岳海平说,巴西确实很慢,生活节奏慢,工作节奏也慢,他已经适应了这种节奏,在巴西工作就不能按照中国的节奏来。“我在格力的时候,总部的人也经常问我‘为什么在国内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在巴西一个月都做不完?’,这也是有巴西的实际情况。”

他认为,中国人的成长环境和巴西人很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可以读一读巴西历史,对日常管理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学学桑巴舞,来适应巴西的节奏。

巴西投资三问

问:与东盟相比,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是比较封闭的,例如在南共市60% 的原产地规则,南共市会不会成为投资拉美的平台?

答:格力2001年投资巴西的时候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针对巴西市场,并辐射周边国家,第二个想作为避开美国贸易壁垒的选择,当时欧美对中国的家电有很多反倾销的手段,希望可以通过巴西出口到美国去。

但是到2009年我离开格力的时候,我们在南共市一台空调都没卖出去过,到目前也是类似的情况。我当时也努力过,包括去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等地考察,但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价格没有竞争力。例如我们在智利的客户就曾经算过,如果从中国进货,比将我们巴西公司产品运输到智利价格还要便宜10%-20%左右。中国的汽车企业也面临类似的情况。

问:在巴西招聘市场上,中国企业对于当地年轻人有没有吸引力?

答:巴西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国家,很多都是移民。我没觉得巴西人对外资企业有特殊的偏好。

在中国人,很多人想去外资企业,主要是因为刚进去的时候工资待遇很好。但是巴西的劳工成本很高,我们难以开出优于当地公司的特殊条件。巴西和中国的工作观念也是不一样的,巴西人的工作是为了生活,而中国人的生活是为了工作。“以身作则”的原则在巴西是行不通的。

问:如果已经和合作方签署了合同,对方是否会严格按照合同来办事?

答:在巴西,法律意识要很强,充分考虑法律风险。不仅是对公司,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如此。另外,在当地找代理,或者找合作伙伴,很重要的一点事要要有长远的规划,让对方看到未来,最好有整套的合作方案。因为抱着投机的心态找到的客户,也很难有长远的合作。目前一些中国公司在巴西的投资遇到困难,需要从自身来找问题,想办法。(今日中国杂志社 供稿)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