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刘振亚:我为什么提出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5-05-25

●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支持全球能源互联网,联合国秘书长尤感兴趣;

●全球能源互联网将从根本解决全球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与世界和平问题;

●中国特高压成功实践已经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基础

■清洁能源开发5%即满足全人类需要,而化石能源消费已难以为继;

■能源消费环节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

电的发现和利用,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从历史和现实看,能源和电力是长期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因素。进入21世纪,全球能源生产消费持续增长,化石能源大量开发利用,导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诸多全球性难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基于对中国和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的长期思考,我的基本判断是:

建立在传统化石能源基础上的能源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由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是大势所趋。从当前和长远看,要实现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需要树立全球能源观,以全球性、历史性、差异性、开放性的观点和立场,研究和解决世界能源发展问题,关键要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全面推进“两个替代”,提供更安全、更清洁、更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实现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两个替代”。全球清洁能源丰富,水能资源超过50亿千瓦,陆地风能资源超过1万亿千瓦,太阳能资源超过100万亿千瓦。仅开发其中万分之五就可以满足未来人类社会全部能源需求。发挥清洁能源资源和技术创新优势,在能源开发环节实施清洁替代,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可以实现从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转变;在能源消费环节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化石能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电动机效率是最高的!看了这个能效对比图,电力小伙伴一定很骄傲!)

二、实施“两个替代”,关键要构建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清洁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这些清洁能源富集地区大部分地广人稀,远离负荷中心,必须就地转化为电能,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平台上,实现清洁能源全球范围开发、配置和利用。

三、中国特高压发展成功实践,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基础。特高压交直流将输电距离提升到2000~5000公里,赋予电网更大范围调配资源的能力,能够实现各种清洁能源在世界范围互联互通、优化配置。

目前,我国已建成投运了3条特高压交流线路和6条特高压直流线路。2014年迎峰度夏期间,复奉、锦苏、宾金三大特高压直流长时间满功率运行,向华东送电2160万千瓦,消纳西南水电900亿千瓦时,有力促进东中部地区雾霾治理和西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我国特高压工程的成功,不仅解决了中国能源发展难题,而且对于解决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电网能够方便地配置各种能源资源)

四、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从根本解决全球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世界和平问题。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预计2050年,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0%左右,成为主导能源。清洁能源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二氧化硫5.8亿吨,全球能源碳排放115亿吨,仅为2009年的50%左右,可以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根本解决环境污染、气候变化难题。特别是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不开发利用就会流失和浪费。

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将非洲、亚洲、南美洲等地区的清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地区差异,促进资源和平利用,可以统筹解决能源安全、清洁发展等问题,而且不涉及国土安全、地缘政治、外交等敏感问题,有利于实现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谐发展。

五、国际上对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反响积极、寄予厚望。

2014年,我先后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电力能源协会年会、联合国气候变化首脑峰会、首届可持续城镇化首席执行官理事会会议上发言,并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科普论坛、《福布斯》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和宣传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构想。

对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方都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愿景、共同的利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不仅亲自邀请我们参会发言,还专门发来感谢信,高度评价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大家普遍认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两个替代”,是解决世界能源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治本之策,希望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

在本书思想形成和写作过程中,组织工作组到10个国家和北极、赤道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充实全球能源资源、电力发展和跨国联网等基础数据,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体系,最终形成了《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供大家研究和参考。(刘振亚在2月3日《全球能源互联网》首发仪式上的讲话,有删节)

 

(来源:国家电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