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资讯-备份

装备制造业全球竞争格局大盘点

发布时间:2015-04-05

未来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在哪里?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与贸易环境的变化,先进、高端的装备制造产业,正在成为一些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全球产业链最上游的角力场。

对于“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日渐式微,加快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现代化是推动工业现代化的关键,提前占领未来全球经济最高端,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战略转变。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种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总称。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关键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制造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和整体经济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承担了”替代进口”的使命。高端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高端制造业是与低端制造业相对应的说法,是工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业。

低端制造业是工业化初期的产物,而高端制造业则是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的产物。高端制造业的显著特征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排放,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含量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继承;第二,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第三,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必然成为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 引擎,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五个重点子领域,即航空装备、卫星制造与应用、轨道交通装备业、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业,在全球的分布不均。

根据2011年发布的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地图白皮书显示,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欧洲、俄罗斯等)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处于全面领先地位,韩国、新加坡等国正齐头赶上,除中国、巴西、印度等少数国家之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装备制造业都比较落后。

1、 美国

美国的航空产业、卫星及应用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和智能装备制造业目前在全球都处于顶端地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各州以及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

美国是当今全球头号装备制造业大国。为促进本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美国政府采取了以技术进步战略为主,以资金、财税、贸易等相关支持政策为辅的策略,政府始终将技术作为支持的重点,通过促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来达到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目的。

技术创新为主。美国政府强调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将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关键技术创新的前六大领域之一,并出台多项法律法规来支持科技创新。同时,美国政府改变技术政策,由政府出面组织、协调和支持产业技术的发展,成立了国家制造业科学中心和制造信息资源中心,并相继出台了促进制造技术发展的“先进制造技术计划”和推动制造业推广应用的“制造技术中心计划”。

贸易政策扶持。在鼓励出口方面,美国政府制定了各种出口计划,以提供贷款担保、出口补贴、允许制造商结成出口贸易联盟等方式,鼓励本国装备企业的出口。此外,美国政府按照“国家出口战略”的要求,成立的19个职能部门组成“贸易促进与协作委员会”、“出口援助中心”及“出口倡导中心”,为企业提供便捷、及时的商务查询和融资服务,以帮助企业占领国外市场;在财税政策方面,美国政府还尽可能降低机构的研发负担,税法规定,科研机构作为非盈利机构免征各项税收,企业研究开发费用也实行税收优惠。

奥巴马政府就把“再工业化”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来策划和实施的。第一任内,奥巴马政府先后推出“买美国货”、《制造业促进法案》、“五年出口翻番目标”以及“促进就业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及战略部署。从表面看,奥巴马政府是在扶持国内的制造业复苏,吸引美国制造业从国外回归。然而,“再工业化”战略的实质,就是要推动美国制造业的脱胎换骨,要催生一种新的生产方式,造就类似于信息革命那样的大趋势,掀起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美国的“再工业化”之后,低碳经济、下一代新能源、智慧地球等发展路线,意在锁定高端制造领域,谋求塑造新的竞争优势。不仅对中国高端装备的未来发展构成激烈竞争,而且还将对已经形成优势的产品造成市场空间挤压。

2、欧洲

欧洲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西欧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荷兰、与北欧的瑞典、挪威等发达国家。

2008年开始并且持续发酵的国际金融危机,开始触动欧盟及其成员国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工业与服务业关系的进一步深刻反思。此后,欧盟将工业占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5.6%提升至2020年达到20%的总体目标。

2012年,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新工业革命”的说法,认为由绿色能源和数字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引领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经到来,并将最终改变世界工业版图。欧盟认为必须及时抓住这一机遇,才有可能弥补此前没能搭上“IT革命”头班列车的损失。

2013年10月,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负责工业的委员安东尼奥o塔亚尼再次呼吁,欧洲需进行“再工业化”,以重振欧洲经济。

无论从欧盟层面还是成员国的具体计划来看,欧洲目前推进的“再工业化”,绝不是简单地基于现有产业结构提高制造业与工业的比重,而是试图推动一批新兴产业的诞生与发展,同时加强对已有产业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核心在于抓住“新工业革命”机遇重构工业产业链。

欧盟委员会围绕“如何重启工业投资”设计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实施框架,其中包含鼓励新技术研发与创新、改善市场条件、增加融资机会、培育劳动技能 转型等“四大支柱”,以及旨在清洁生产的先进制造技术、关键节能技术、生态型产品、可持续的建筑材料、清洁运输工具、智能电网等“六大优先领域”。

德国是全球制造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德国拥有强大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占据全球信息技术能力的显著地位,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领域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这些都使德国曾经确立了其在制造工程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作为全球工业实力最为强劲的国家之一,德国在新时代发展压力下,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从而提出了“工业4.0”概念。

在德国政府此后推出的《高技术战略2020》中,工业4.0作为十大未来项目之一,联邦政府投入2亿欧元,其目的在于奠定德国在关键技术上的国际领先地位,夯实德国作为技术经济强国的核心竞争力。两年后,在2013年4月举办的“Hannover Messe 2013”上,由产官学专家组成的德国“工业4.0工作组”发表了最终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

3、俄罗斯

俄罗斯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航空和卫星及应用上很 突出,航空及卫星基地基本都分布在俄罗斯的西南部。俄罗斯的多家知名飞机制造商如米格、苏霍伊、图波列夫、伊留申、米里和卡莫夫等都聚集在俄罗斯的西南部。在卫星发射方面,俄美合资、俄罗斯控股的国际发射服务公司(ILS)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份额仅次于阿里安公司,其总部也坐落于俄罗斯的西南部。俄罗斯 的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目前已被俄罗斯90%以上的民用领域使用。

4、亚洲(除中国外)

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亚洲东部国家在高 端装备制造业上发展较为迅速。日本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能力较强,著名的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川崎重工在综合性重型工程装备制造方面处于领先水平。此外,日本的 智能制造装备如精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表等多领域都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把握海洋工程产业 链全球转移的机遇,继承了海洋钻井平台、钻井船、浮式生产储油船等成套大型设备的生产制造,具备海洋工程总包的能力,占据着大部分市场分份额,如韩国的大 宇造船、三星重工、现代重工、STX造船,新加坡的吉宝和胜科。其他拥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的国家包括中国、阿联酋和印度尼西亚等。

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制造业大国,也是较为成功地运用法律、政策等手段实现装备制造业振兴的国家。

“二战”以后,为了改变日本制造业的落后状况,实现制造业的现代化,日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产业振兴政策。

财税政策支持。在财税政策方面,对机械设备和机械研究实验用设备实行“特别”折旧制度;对重要机械设备实行免税进口;对进口最新机械设备的企业给予奖励补助金;对重要机械产品免除法人税等等。在贸易政策方面,日本虽然采取措施鼓励最新机械设备和技术的进口,但却通过“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限制普通产品的进口,并通过出口所得税扣除制度、开拓海外市场准备金等制度积极支持本国产品的出口,以此来保护并支持国内产业的健康发展。

产业规划推动。日本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助于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法律,产业主管部门按照法律的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在资金、技术上提供支持,并在产品品种、原材料和技术等方面给予适当限制,通过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装备制造业的设备质量和现代化水平

4、中国

目前,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显示出初步集聚特征,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已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地区为核心,东北和珠三角为两翼,以四川和陕西为代表的西部地区为支撑,中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此外,高端装备业重点城市的分布格局与原国家分布的工业基地分布有较大的契合度,这体现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工业基础有较高的要求。

在中国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等有关部委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正逐步形成。其中,与高端装备产业相关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有14家,主要分布在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西部、华中、东北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十一五”期间的2006年和2009年,中国就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加快装备制造业的振兴。

在2010年10月1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被确定为中国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到25%,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2011年3月16日发布的国家“十二五”规划,在制造业方面明确提出了“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目标。

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则首次提出,市场机制将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对资源的配置起着决定作用,装备制造业的产品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从产品的前期调研、设计、制造到宣传推广、销售服务等全方位打造高附加值品牌形象。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这给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增添了巨大的发展信心。

新年伊始,地方政府在高端装备制造政策领域率先发力,由浙江省经信委牵头编制的《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4—2020)》正式发布,首次界定了高端装备制造业: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要以“绿色化、智能化、超常化、融合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以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为手段,到2020年,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超1.1万亿元,年均增长15%,占装备制造业总产值25%。

浙江省去年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四,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20.4%。

除浙江省外,其他省区都在纷纷上马高端装备制造项目。

在中国工信部官网上,工信部发文称,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竞技中,已经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必须加快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发展目标。制造业由大到强,不仅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更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不仅是时代赋予制造业的历史使命,更是适应中国国情的战略抉择。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工信部的文章展现了中国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工信部甚至罕见的直接点明了要重点发展的领域。该文指出:“制造强国战略的核心,扬长避短布局高端。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必须高度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围绕智能制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 备、航空装备等高端领域,集中资源优势,加大对重大技术装备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

尽管中国和企业重视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已经数年,但从目前看,这一领域仍然是潜力巨大的“蓝海”。

面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的突变,中国发展高端制造业也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目前,中国虽然已是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自2008年迄今,国内外市场装备需求急剧萎缩,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势头明显趋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一些新兴国家依靠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与中国形成了同质竞争。在这种局面下,有的 跨国资本直接到新兴国家投资设厂,有的则考虑将中国工厂迁至其他新兴国家。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 压。

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处大洗牌与大重构摩擦性对接的微妙时间窗口,作为第一制造大国的中国,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巨大差距。中国既需要通过深度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来提升在制造业国际分工中的位置,更需大力发展具有全球资源整合与配置能力的高端制造业,锻造国家竞争优势。

 

(来源:BWCHINESE中文网  作者:国际观察员 角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