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亚投行侯任行长金立群:中国企业“走出去“五项注意

发布时间:2015-12-16


 
    12月15日,亚投行候任行长金立群在由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主办的“2015中国(苏州)境外投资与服务高峰论坛”上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出了五项注意。
    金立群表示,中国企业要走出去,一方面国家总体政策、规章和制度要在新的形势下给予帮助和促进,另一方面中国的企业既要有战略,看对大方向,又要有策略,努力修炼好内功。
金立群认为,亚投行在推动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创造了无限商机,但他强调,亚投行未来采取的是国际公开招标,给中国企业带来了的是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不是特殊的企业待遇。
    外投战略:往前看十年、向高附加值的产业下游走
    在对外投资中,绝对不能不计成本,凭着一腔热情就往外冲,这样可能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回顾从2008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开始的次贷危机,总结一下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这便于中国很多企业能够在下一步对外投资的过程中有一个更好的策略,更好的战略。总体上,中国的海外投资在全球海外投资的总量中间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但流量是逐年在增加,不过与一些发达国家比,要赶上他们还有很长的距离。特别是就质量而言,中国差距依然比较大。
    前几年,中国有很多企业不惜代价买了很多矿山,很多能源,现在大宗商品下降,有些公司损失了超过一半以上。需要总结一下七八年来海外投资的经验教训,并且设想一下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最近巴黎气候大会,这个大会必然会对全球能源的长期需求造成巨大的影响,过去我们认为,中国是制造大国,制造业发达的国家需要原材料,最保险的办法是购买能源,尽量控制原材料市场。但是这个战略可能只在短时间内可行,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未来五年十年里面一直有效的战略。
    而我们却注意到,发达国家现在很少去争夺上游资源,可能就是天然气和石油,因为他们是在下游利用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来实现经济利润。发达国家并不需要争夺上游的资源,但是可以通过中下游的附加值来实现自己的高利润。如果中国企业能不断提高技术,就可以利用别国的初级产品,自己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国的现阶段不可能不重视对初级产品、能源,其他大宗产品的需求,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尚处于制造业的中低阶段,但中国一定要想到这个问题,如果一直依赖这一条,中国如何能往高附加值阶段去攀升?对初级原材料的依赖,影响了中国往技术附加值这个曲线上攀升的这种动力。
    外投目标:核心技术依赖海外兼并“不现实”
中国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一定要逐步尽可能的减少对初级材料大宗商品的依赖,逐步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让自己能够有别人所不可能替代的产品出来。但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中国尚有很多核心技术没有掌握,所以许多企业走出去,有很多都指望能够通过兼并收购拿到核心的技术,但这是一种“不现实”的做法。
不少案例中,中国企业买下了外国企业,但未能收获核心技术。可以通过海外投资兼并得到一定的技术,但是指望通过兼并来真正掌握人家的核心技术,这是不太现实的,是很难的,关键还是要发展自己的原创性的一些技术。中国现在国内竞争力比较强的企业,之所以在海外有很好的发展前途,是因为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了自己的核心技术。
    外投主体:淡化国企与民企的区分
中国企业走出去,就身份而言,最好淡化国企、民企,就是企业,就是中国的企业。要形成一个概念,中国企业就是中国的所有企业,淡化成分。很多民营企业家都是非常爱国的,都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都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成为国际上受人尊敬的,竞争力强的企业。中企在走出去的时候应该很好的发挥民营企业他们的作用。
    企业发展:不求一时第一,但求基业长青
    企业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经营环境,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不求一时所谓的辉煌业绩,而是要考虑到能不能跻身于上百年的老牌企业,一直维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国际上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对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比如从一个家族企业走向一个现代管理的企业,一步一步做强做实做壮,能够经得起各种风浪,能够经得起各种冲击,这才是中国很多企业应该去追求的,不仅仅是大。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有些企业垮台了,有些沦为二流、三流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发展起来了,还有那些永远处于中间状态,未必是第一或第二,但却永远屹立在市场上,中国企业应该以此为最终目标,不应争一时的第一,而应该比谁最有能力在最艰难的时候挺下来。
    人才最关键:要吸收一流人才,更要培养一流人才
    任何一个企业,无论金融企业还是制造业,人才是关键,要培养一流的人才,而且一定要能够不断有新人才推动企业的发展。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培养高端的人才,这个企业就很难有很强的生命力。
而人才不仅仅是在技术方面有一流的水平,最重要的是有良好的道德操守,是要有社会责任的人才,不仅仅是在技术上先进。在现代社会,一个没有知识、没有技能的人对社会的破坏力往往是有限的,但如果一个掌握了高技术的,有很好专业水平的人对这个社会造成破坏,他的破坏往往是最大的。所以以亚投行为例,是既要是吸收一流人才,更要在将来培养一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