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新基建”创造新机会

发布时间:2020-03-24

近日要闻:

“2020年3月4日国家层面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选好投资项目,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其实“新基建”不是今年才提出的新概念,早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经把与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近日国家高层会议对此再次进行强调,“新基建”与现阶段疫情发展、经济现状及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皆密不可分。
 
春节以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影响,全国各地非必需性的消费与部分生产活动一定程度上的停滞,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强的阶段性冲击。近日,随着海外疫情的扩散,国际进出口贸易会受到诸多负面影响,国外部分企业采取停工、停业的举措将加剧与其产业链相关的中国企业对于工作受阻的担忧。据国家统计局近日披露的信息可知,2020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下降20.5%;货物进出口总额41238亿元,同比下降9.6%;在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3.0%的情况下,主要行业金融业却增长4.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3.8%,可见新兴服务业持续发展。
 
历史经验显示,发展基建在逆周期调节中作用较大,这里的基建更多的指向“铁公基”,即以铁路、公路、港口、水利等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基于近日中国遭遇的疫情这类外控因素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考虑,未来经济的稳增长将更多依靠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据悉,“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新基建”为制造业提供更多“新动能”,强劲助力“中国制造2025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首次提出了我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何为新动能呢?新动能是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都属于新动能的范畴。日前国家再次强调的“新基建”是与新动能相对应的。在经济转型和升级的背景下,制造业的新动能作用凸显,而新基建可以为新动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例如被列入“新基建”重点发展领域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如果充电桩的建设速度无法与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相匹配的话,势必会一定程度上阻碍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推广与升级。对“新基建”的重点投入与完善建设,就是将产业发展的根基打牢,基础夯实才能为相应产业培育出更加广阔且稳定的发展空间。从产业的中上游角度来看,充电桩的建设直接刺激制造业的发展,涉及壳体、线缆、充电模块、充电机的设备生产,以及充电桩、充电站、充电平台建设。再如5G这一网络通讯传输技术,直接推动最基本的材料制造,例如:基站天线的建设、射频器材、光纤光缆、PCB、光模块等。
 
《中国制造2025》是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批,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新基建”的建设顺应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五大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等)、十大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新基建”本质上更加强调经济数字化、智能化,在促进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具有实际意义。
 
“新基建”立足全方位、多角度、跨领域融合发展,促进延伸产业链
 
“新基建”提及的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以特高压领域为例,其产业链包括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产业链长而且环环相扣,带动力极强。再譬如5G产业,“以5G建设为例,中国信通院预计,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1.2万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5G的产业链覆盖更广,上游产业主要包括芯片、光器件、射频器件,中游产业主要包括基站、传输设备、基站天线;下游产业主要包括运营商市场和终端设备市场。
 
跨领域的融合发展更体现在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的结合,带来更加丰富的商用场景,比如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物联网、智能医疗等,将给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工业互联网的搭建更是以5G技术为基础。可以看出“新基建”包含的七大重点领域各自形成一套完整而丰富的产业链,而领域之间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发展效果。
 
全方位、多角度发展“新基建”不仅要考虑到“新基建”的硬件层面的建设,更要更多关注软层面的“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更加需要公共服务完善的助力,涉及的科技领域要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增强对营商环境的监督管控,规范资本市场规则机制,协调政企各方资源促进民间资本进入,拓宽“新基建”融资渠道。
 
“新基建”未来将在更加丰富与深层次的国际对话与合作中发展升级
 
截至3月1日,几个重要省市发布的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清单中,相当一部分涉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由此看来无论是政策引领层面还是产业需求、经济使然以及市场导向下,国内“新基建”的发展空间巨大。虽然目前全球受到疫情影响,经济贸易方面的交流受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新基建”建设未来必将在更加丰富与深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进一步发展。
 
以5G为例,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5G战略部署的行列中,各国积极抢占5G建设高地,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下促进5G技术的积极发展。
 
“新基建”无疑为5G、AI、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诸多新兴的应用服务构建了商用远景,开拓了商用市场。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个建设过程面临着不少困难与挑战。例如人工智能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理论、核心算法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等方面仍有差距。很多产业以及企业可能需要直面技术创新突破难、产业生态建设缓慢、市场竞争压力大等问题。在这场新兴工业革命中,中国需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视角与国际进行交流,如技术层面的交流、资本市场与应用市场层面的扩展、交融。
 
这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每一个人感受到了“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但乐观的一面展现出中国有能力以“新基建”为契机,发展相关先进技术,让更多的国家关注到我国数字化、智能化的产业发展。在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智能化变革的过程中,将本地化优势转为全球化优势,促进全球产业生态的构建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