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资讯-备份

中俄农业和食品工业合作

发布时间:2015-09-01

  【内容提要】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为中俄农业和食品工业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中俄农业和食品工作全作成为中俄两国合作的新热点,同时也使中俄合作面临新的挑战。中俄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合作有着内部资源、外部环境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从长远看,中国应抓住俄罗斯“入世”的契机,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发展大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使双方的农业和食品工业合作达到新战略高度。

  【关键词】俄罗斯 “入世” 中俄农业合作 中俄食品工业合作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俄能源合作的新态势及其对策》(项目编号:11B016)。

  【作者简介】李萍,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宋晓松,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犹太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宋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

  2011年12月16日,世贸组织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正式批准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至此,俄罗斯18年“入世”历程画上句号。俄罗斯“入世”后,世贸组织将覆盖98%的国际贸易,并形成多赢的局面。俄罗斯、世贸组织现有成员和世贸组织本身都将因此受益。一方面,世贸组织将为俄罗斯提供稳定和可预见的贸易平台;另一方面,“入世”将推进俄在金砖国家等体系框架内与其他成员的合作,有助于金砖国家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协调立场,维护新兴经济体的利益,促使谈判尽早达成平衡结果,为建立新的、更平衡的国际经济体系提供助力。俄罗斯“入世”将推动俄融入全球经济,给贸易伙伴和企业带来稳定的贸易环境,有利于统一贸易规则的推广。俄罗斯“入世”更为中俄农业和食品工业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一 中俄农业和食品工业合作的外部环境——机遇与挑战

  (一)中俄农业和食品工业合作所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

  1.“入世”后俄罗斯农业逐步与国际接轨

  俄罗斯承诺:“入世”后俄将逐步降低农产品补贴,农业将逐步与国际接轨。时任俄罗斯农业部部长叶连娜·斯克雷恩尼克认为,“入世”有助于俄罗斯扩大粮食出口;俄罗斯应在这段时间内对农工综合体进行现代化改造,提高产品竞争力,积极参加对外贸易活动。她指出:俄罗斯“今后需要参加全球贸易活动,没有什么可悲观的,应当乐观地看待未来” [1]。为避免对某一产品的过度补贴,自“入世”起到2017年12月31日,俄对特殊产品年均补贴不得超过非特殊产品补贴的30%,而对农产品出口补贴将降至零,并取消对部分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的现行做法[2]。

  根据“入世”条约,俄罗斯承诺将逐步降低农产品补贴:2012年之前,农业年补贴保持原来的90亿美元;2013~2017年,根据提出的时间表将这一补贴减至44亿美元,将按照WTO规则部分取消出口补贴。鉴于凯恩斯集团和美国代表支持这一立场,从整体上讲,俄罗斯“入世”在农业领域的所有争议都已经得到解决。同时,俄罗斯联邦政府在农业方面长期未确定的“入世”立场已经得到明确。此前,俄罗斯联邦政府一直坚持保留原来的农业补贴额。前农业部部长阿列克谢·戈尔杰耶夫甚至积极游说俄罗斯联邦政府增加农业补贴。如果俄罗斯因“入世”而限制农业补贴,俄罗斯农产品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将从1.3%减至1%,同时进口份额将从1.9%增至2.3%(约40亿美元)[3]。

  不过,根据俄罗斯粮食联盟主席阿尔卡季·兹洛切夫斯基的说法,2011 年俄罗斯粮食出口达1 700万吨[4],2012年1月和2月粮食出口量保持一般水平,而3~4月出现新的增长。

  与此同时,“入世”后俄罗斯劳务合作的条件有所改善,中俄劳务合作的局面有望逐步打开。针对俄“入世”可能导致中国劳动力进入俄市场将更加困难的担忧,俄罗斯在保证劳动力自由流动方面已作出相关承诺。况且,俄罗斯目前劳动力短缺,需要引进更多有技能的劳动者。正因如此,俄罗斯并未明显削减外来劳务配额,在劳动力引进方面没有设置明显的政策性障碍。这也为中俄农业合作在劳务上提供了政策保障。

  中国在俄罗斯开展了很多工程项目建设,正在逐步增加技术工人、管理 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相信中俄劳务合作会继续发展。

  2.俄罗斯远东地区急需摆脱农业困境

  目前,远东地区仍属于俄罗斯农业发展落后地区,人均农产品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粮食、蔬菜、肉和奶等农产品不能自给,相当一部分靠从外地引进或自外国进口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农业问题既是远东地区的问题也是整个俄罗斯的问题。近几年,尽管俄罗斯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稳定和发展农业的政策和措施,但是包括远东地区在内的俄罗斯的农业发展依然困难重重。尽管远东地区具备发展大农业的良好自然条件,但由于受历史和现实中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其农业潜能还远没有充分发挥。

  俄罗斯为扶持远东地区农业的发展,制定了许多发展规划与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纲要》。该纲要把加强与亚太地区国家互利的经济联系以及改善远东地区居民食品供应作为具体目标之一。俄罗斯专家也认为,加强中俄农业合作能够促进远东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在俄土地上耕种和生产、加工,不仅可以解决农业生产发展问题,还能减少用于购买食品的外汇支出;在取消行政限制条件下,吸引中国劳动力到远东地区种植和加工大豆及种植其他农作物是促进远东地区农业发展的措施之一。由此可见,中俄农业合作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摆脱农业困境的有效途径。

  3.俄罗斯远东拥有丰富的农业用地资源

  目前,俄罗斯境内的农业用地总面积为1.68亿公顷,其中有近1/4耕地处于闲置状态,这对俄罗斯而言不能不说是某种“浪费”。外国投资者租用俄罗斯农用地并非没有任何限制:从地域的角度讲,向西不得超过贝加尔湖,即俄准备出租的农用地仅局限于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州和阿穆尔州,目前可出租的农用地总面积约为15万~20万公顷,预计投资总额将达到数百亿美元。

  俄罗斯国际政治与世界经济研究所亚太研究中心的高级学者叶夫盖尼·卡纳耶夫称,俄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耕地使用率不足50%,而全球气候变化可使该地区在未来30~50年内农业增产11%~14%。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州和阿穆尔州的农用地较适合种植豆类、水稻及其他谷类作物。

  4.俄远东农业开发急需外资介入

  2012年1月27日,俄罗斯《独立报》发表题为《俄罗斯耕地寻找亚洲投资者》的文章称:“在不久的将来,俄罗斯远东地区将有数百万公顷的土地长期租给外国人。这些土地应该是近年来已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农业用地。据悉,此建议是俄经济发展部向联邦政府提交的关于利用俄罗斯今年9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峰会之机吸引外国投资的系列重要建议之一。此建议旨在使俄罗斯为加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时任俄经济发展部副部长亚历山大·斯列普涅夫曾向媒体记者透露:“自2011年夏天起,俄经济发展部就开始拟定借俄罗斯主办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之机发展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具体方案。到目前为止,该部门已拟就准备向亚太国家提出的约20个共同促进俄远东地区农业发展的投资项目。”斯列普涅夫说,俄罗斯有不少空闲的农业耕地。从原则上讲,我们可以允许外国人到这些耕地上耕作。

  据斯列普涅夫透露,根据每块农用地项目的投资规模,这些农用地的租期应该更长,而不只是5年。他强调,俄罗斯现行法律允许将土地长期租赁给外国人。

  目前,已有来自越南、新加坡、日本、泰国等国的投资者对俄罗斯这项还在酝酿中的举措明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朝鲜对租用阿穆尔州农用地也跃跃欲试。据《独立报》披露,俄方准备出租的农用地的租价只是象征性的,仅为每公顷50卢布(1卢布≈0.209元人民币)。

  (二)中俄农业与食品工业合作所面临的风险(Threats)

  1.国际竞争压力增大

  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东部地区既是邻居,又是多年的合作伙伴。然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东部地区对外开放都是全方位的,对任何国家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越南、新加坡、日本、泰国和朝鲜等国的投资者若与俄开展农业合作,无疑会给中国对俄农业合作带来压力。

  2.俄方对生态环境的担忧

  中俄两国农业资源开发合作主要是民间合作或地方政府间的行为,尚未形成中俄两国中央政府间的保护性协议。也就是说,这种合作缺少两国中央政府有力的政策支持,存在较大的风险。此外,由于农业开发中不可避免地使用农药、农膜和化肥,俄罗斯发展研究中心分析师谢尔盖·沙德宾担心,这些被租赁的农用地很可能遭受“生态掠夺”或被严重污染。少数俄罗斯人担心,大量引入亚洲投资可能为俄罗斯带来负面效应。例如,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州和阿穆尔州将因此出现某些封闭式的民族飞地。

  3.远东地区存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矛盾

  俄罗斯远东地区劳动力稀缺,如果不引入外部移民,发展远东经济就会成为空谈。如果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与俄其他地区发展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拉大,那么,俄中央政府将要面临的就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发展差距问题了。对于引入外部移民,俄科学院远东问题研究所资深学者弗拉基米尔·马齐林认为:“这是一个好建议,可以让双方受益:亚太国家可以转移过剩的劳动力,而俄远东地区又可以摆脱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困境。”

  而对此也有持相反态度的,主要是当地居民担心社会治安问题。此外,还有某些隐忧:对远东地区被外国移民“异化”的担心;如果允许亚洲移民在俄罗斯境内自由工作,他们会涌入俄罗斯的大城市并在那里经商。这将与开发远东地区的目标相左,至少会加大俄罗斯政府对外国资本和劳动力注入的管理成本。

  很显然,俄罗斯正纠结于如何利用远东空闲农地又不致引发社会和政治问题的两难选择。发展远东地区,俄罗斯政府和各界人士已经说了好多年,但收获并不多。这与俄罗斯各界对此问题的复杂心态密不可分。因此,俄罗斯要想真正发展远东地区,首先要迈过心里的“那道坎儿”。

二 中俄农业和食品工业合作的内部条件——优势与劣势

  (一)中俄农业和食品工业合作的优势(Strengths)

  1.良好的农业合作基础

  目前,中国黑龙江省境外对俄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累计640万亩;境内对俄果蔬出口基地面积为120万亩;对俄劳务输出累计超过15万人次,劳务总收入超过20亿元人民币。从2003年开始,黑龙江垦区依托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毗邻的地缘条件,发挥现代农机装备、先进农业技术和富余劳动力等优势,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率先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探索境外农业开发。2004年4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黑龙江垦区在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的农业种植项目纳入中俄第一届经贸投资项目序列。同年6月,在中俄第一届投资贸易促进会上,黑龙江垦区与俄犹太自治州正式签署了120万亩、租期49年的土地开发合作协议。自此,黑龙江垦区对俄农业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在此合作协议框架内,黑龙江垦区境外农业开发不断向纵深推进,作物品种从一两种扩大到十余种,合作范围从单一的粮食种植向蔬菜生产、畜牧养殖、粮食处理、生产资料加工和木材采伐等多领域拓展,合作组织形式也从民间、松散和无序向有组织、成建制和规范化发展,形成了“行政搭台、企业唱戏、职工受益、外商称赞”的境外开发新格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截至2008年年底,黑龙江垦区已有9个分局、28个农场、3家龙头企业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建立种植业、养殖业、农业生产资料加工、粮食处理和木材采伐等开发项目共30多个,种植小麦、大麦、大豆、玉米和水稻等各类农作物累计70万亩;建立生猪养殖场2座,养殖规模达2000头;采伐木材15.5万立方米;输出生产机械1 481台套;输出劳务累计4 720人次。几年来,黑龙江垦区在俄生产粮豆累计30万多吨,实现经济效益5800多万元人民币。

  2.良好的技术合作基础

  中俄农业技术合作日益密切,仅2012年双方就进行了数十次的互访考察和学术交流,涉及多个领域。中俄农业综合开发合作成效显著,中俄企业在俄罗斯开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合作,双方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尤其对当地经济和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受到俄地方政府和居民的欢迎。

  3.地缘优势及资源禀赋互补

  黑龙江省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同属黑龙江流域,开发条件得天独厚,双方不仅经济要素互补,而且同为东北亚区域中自然资源丰富、潜力大、后劲强的地区。俄罗斯“入世”后,中俄两国都面临着在国际市场上重新定位的问题,应把黑龙江省与远东地区放到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中考察。加速、加强黑龙江省与远东地区的农业合作,不仅有助于中俄两国经济的振兴,也有助于东北亚乃至亚太经济的崛起。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农用地资源,又面临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困境。而中国 拥有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劳务输出既避免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也为国际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二)中俄农业和食品工业合作的劣势(Weaknesses)

  1.农产品生产成本及出口成本较高

  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以粗放为主,劳动生产率低,造成黑龙江省农产品对俄贸易出口成本较高。黑龙江省的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发展缓慢。在现有技术中,产量技术多、品质技术少;生产技术多、加工技术少;知识形态技术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少。而人民币的升值也直接带动农产品原料价格上涨,再加上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导致黑龙江省出口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攀升,而农产品出口价格却不能同比上涨,这给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并降低了这些出口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对俄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潜力有限

  粮食类大宗农产品均为土地密集型农产品。黑龙江省近年来的粮食生产总体发展很快,主要体现在粮食的单产上。但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潜力的发掘将越来越难。人均土地资源的严重不足是制约中国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土地资源紧缺的环境下发展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必然会受到制约。作为中国毗邻俄罗斯最大的一个省份,黑龙江省对俄大宗农产品的出口,尤其是粮食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就目前的状态来说,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出口增长潜力有限。

  3.中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落后

  中国与俄罗斯都是幅员辽阔的大国,都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由于开发较晚,两国边境地区的交通、文化、科技和经济等方面发展还远远落后于发达的中心地区。首先,边境地区地处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例如,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地区多是河界,流融冰期长,饶河口岸一年中流融冰期长达数月,没有与口岸对应的跨国界河桥梁是中俄农业边贸发展的瓶颈。其次,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和不健全。再次,口岸的货场、仓储设施简陋,使两国交易的农产品无法在口岸停留过久。最后,旅检、联检等设施落后且不完善,降低了通关效率。上述问题严重阻碍了中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影响了中俄农业贸易合作进程。

三 基于SWOT分析的中俄农业和食品工业合作的对策思考

  (一)SWOT矩阵分析

  根据上述中俄农业和食品工业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构造具体的SWOT矩阵,再将机遇、挑战、优势、劣势进行交叉分析分别得出SO、WO、ST、WT的策略单元,进而构造最终的SWOT矩阵(表格略)。

  (二)基于SWOT分析导出的促进中俄农业和食品工业合作的对策思考

  黑龙江省应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加强对俄农业和食品工业合作,发展大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把自己建成现代化、国际化的农业和食品工业强省。黑龙江省农业企业和农户可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等地承包土地并种植,将农产品运到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加工后再销往俄罗斯或国际市场:实行两头在外是保税区的最佳选择。

  1.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建立中俄农业合作示范区

  当前,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仍面临挑战。重视农业发展,加强农业合作,是中俄两国共同关切的问题。黑龙江省一贯重视对俄农业合作,已与俄方共同开展了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建议抓住新机遇,与俄罗斯在远东地区建立中俄农业合作示范区。这有利于中俄农业合作从一般的项目合作升级到农业产业合作的新高度。

  在对俄农业合作中,黑龙江省存在民间个体多、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种植规模小、不规范、松散无序的状况,今后应进一步向有组织、成建制、规模化、集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目前,黑龙江华信集团的模式可提供参考:在俄罗斯远东现有农业综合园区的基础上创新合作模式,采取重组、设立对俄农业合作开发基金和股票上市等方式融资,加快中俄华信农业经济合作区项目建设,高水平打造“一湖两区”(即以中俄界湖——兴凯湖为中心,湖北侧中国境内牡丹江垦区和南侧俄罗斯境内农业合作区各1000万亩耕地)中俄农业合作经济圈。

  2.在黑龙江省建立国家级国际农业和食品工业科技园

  建议在黑龙江省建立国家级国际农业和食品工业科技园,吸收俄罗斯、乌克兰、美国、以色列、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国专家开展应用性研究;吸引国内外智力机构、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研发机构入驻,一方面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可与世界各国在农业和食品工业方面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依据黑龙江省农业和食品工业研发体系的整体架构,兼顾产品战略规划、研发组织平台、研发流程、研发绩效及激励机制等主要方面,建立高效的研发体系。举办国际农业和食品工业博览会或国际农业和食品工业论坛,集聚国内外农业和食品工业专家,形成国际农业和食品工业高端人才流。

  3.在黑龙江省建立国家级国际食品产业园

  建立外向型食品加工产业基地有利于推动黑龙江省食品加工业抓大市场、建大产业、求大发展,产业向高精、安全、绿色方向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黑龙江省应深入实施大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和品牌战略,整合资源,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壮大粮食加工、畜产品加工、特色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同时,加快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切实提高中国农产品在俄等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把对俄农产品基地建设作为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以及促进农 业结构调整和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加快以边境口岸地区为主的区域型对俄农产品出口基地、以市县为主的对俄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境外农业综合开发基地的建设步伐。重点抓好绿色、有机和无公害粮食、蔬菜、瓜果、肉、蛋、奶等生产基地的建设。

  4.在黑龙江省建立国家级国际食品检测中心

  黑龙江省素有“北大荒”的称谓,享有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人们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基地已有“初步认同”,无疑成为黑龙江省的荣誉和无形资源。但相比国际认同,“初步认同”还是相当脆弱的。因此,黑龙江省食品标准要与国际接轨,增强出口潜力。

  中国认证机构面临的严重问题是认证标准和体系与欧盟标准不接轨,其认证不被欧盟认可,知名度也不高。许多外国客户明确提出要有欧盟国家认证机构的认定。欧盟一些著名的认证机构,如“BCS”、“ECOCERT”等近年来均已在中国展开了有机产品认证工作,而且客户需求有增无减。

  根据欧盟的要求和中国认证机构的现状,建议黑龙江省相关部门加快有机产品标准的修改和制定工作,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尽快出台统一的有机产品法规,并按国际标准建立可靠和信誉良好的认证体系,并通过各种渠道扩大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及其认证在国外的知名度,为中国厂商进入国际市场提供行之有效的“通行证”。引进国际商品检测机构入驻黑龙江省或建立分支机构,以实现就地检测。这将为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为中俄农业合作提供更好的契机。

  5.在黑龙江省建设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

  这是出于对黑龙江省,也是中俄两国乃至世界食品安全的考虑。黑龙江省经济不够发达,但生态环境相对良好,可以发挥后发优势,依托农业大省大力发展食品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向国内外市场供应安全食品,造福于人类。可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的村、乡、县或地区建设食品安全示范区并逐步扩大,争取把黑龙江省建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

  6.扶持发展国际型农业企业

  中国政府要强化对农业企业的指导和服务职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帮助农业企业解决开拓俄罗斯市场的资金困难,积极推进外经贸合作企业的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对俄合作的骨干企业。

  应努力消除中俄农业合作的体制障碍,保证合作渠道畅通,为中俄合作的有序开展扫清道路。要在金融、保险、税收、仲裁、商检、海关和运输等领域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规,为中方合作主体进入俄方市场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应加强对企业的信息服务,主动与俄各级政府和中心城市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定期通报相关信息;依托中国驻俄机构和在俄中资大型企业建立境外信息站点,形成信息网络;进一步整合国内的信息资源,及时为外经贸企业提供信息。在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出台具体措施以支持外经贸企业参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开发合作。在圈定一些重点外经贸企业的基础上,应放松对海外并购的限制,变事前审批为事后备案,同时可以考虑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进行资本金注入和项目前期费用注入,对重点项目境外并购实行贷款贴息。另外,黑龙江省对俄合作促进会已经成立,应发挥作用。